李九紅:不離不棄詮釋人間真情
人們常說家是幸福的港灣,是溫暖的避風港,正是因為有家中親人之間的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在汪橋村就有著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村民,她孝老愛親,團結鄰里,用行動傳遞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她是勇挑重擔的好媳婦
對于李九紅來說,這是一個幸福卻又不幸的家庭。幸福的是她有一個愛自己的好丈夫,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不幸的是,在十幾年前,丈夫突然患上肝硬化,一場大手術下來,雖然身體狀況有所好轉,但是也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在堅持定期復查、常年吃藥的情況下,仍于去年離開了人世。這無疑讓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陷入了極大的困境,丈夫的離去,婆婆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料,兩個幼小的孩子需要人照顧,面對這般艱難的處境,李九紅并沒有退縮,她毅然挑起了照顧年邁婆婆和兩個孩子的重任。為了養家糊口,她四處打零工掙錢,其中的艱辛可能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也正是因為她不辭勞苦的付出,讓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一步步好轉起來,讓兩個孩子和婆婆仍然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李九紅用行動詮釋了一個好媳婦形象,雖然她只是一個柔弱的女性,但是她卻是一個懂得擔當、愿意負責任、可以守護家庭的新時代勇敢的女性,她敢于承擔的勇氣讓人敬佩。
她是情深義重的好妻子
有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現實生活中,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夫妻雙方選擇“各自飛”的怕是不在少數。然而,這句話卻沒有印證在李九紅身上。在她看來丁友能是她托付終身的丈夫,是整個家庭生活中不能剝離的重要一部分,丈夫在,家才是幸福美滿的一個家。多年前丁友能因查出肝硬化而喪失勞動能力時,她選擇與丈夫并肩前行,不離不棄。病床前,她給丈夫喂水喂飯,悉心照顧丈夫,從來沒有一次不耐煩過。李九紅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患難之時見真情”,她對丈夫的一片深情令人動容。
她是含辛茹苦的好母親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丈夫生病時,孩子都還是蹣跚學步的嬰兒,她在照顧丈夫的同時,還要投入很多精力去照顧孩子。生活的重壓讓她沒有時間去抱怨生活帶給她的苦難,她只有一直勇敢地往前走。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兩個孩子都得到了細心的呵護,這無不體現著她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李九紅用血濃于水的親情詮釋了愛的真諦,也為兩個孩子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
在李九紅的家中,進堂屋的左面墻上掛著四幅刺繡,那是李九紅的作品——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盡管生活如履薄冰,但是她從來沒有忘記去熱愛生活,她的家中總是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她把家中所有的一切都照料得妥妥當當。正如墻上掛著的刺繡畫一樣,她的品質就如春蘭般溫暖,夏荷般高尚,秋菊般深沉,冬梅般頑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