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長林:初心如磐寫忠誠 躬身為民樹豐碑
人物簡介:陶長林,男,194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襄安鎮新生行政村三房自然村人,原金雞鄉陶咀行政村主任。
事跡簡介:退休后的陶長林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繼續以一名老黨員、老干部的身份,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活動。在陶長林的帶領下,陶咀魚燈籌備組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成功地將這一傳統文化活動呈現給了村民們和外村游客。在春節期間,一盞盞精美的魚燈在新生村上空搖曳生姿,不僅照亮了村莊的夜空,也照亮了村民們的心田。
正文:
在襄安鎮新生村,七旬老黨員陶長林用四十載春秋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的動人樂章。從青絲到白發,從在崗到退休,他用生命踐行使命,用奉獻詮釋忠誠,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退崗不褪色 余熱映初心
卸任村主任后,陶長林始終保持著“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的敬業本色。田間地頭有他指導生產的忙碌身影,村民家中留下他調解糾紛的溫暖話語,文化廣場回蕩著他組織活動的爽朗笑聲。79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日“三必須”:村務議事必到場,急難險重必參與,群眾需求必響應。盛夏時節,他頂著烈日為村民示范水稻病蟲害防治,手把手教年輕人使用植保無人機;寒冬臘月,他踏著積雪調解張、李兩家的宅基地糾紛,在院壩里一坐就是三小時,最終以“換地補差價”方案讓雙方握手言和。村民們感慨:“老主任的辦公室永遠向群眾敞開,他的工作證從未真正退休。”
匠心傳文脈 擔當守傳承
在2025年春節期間,陶咀魚燈終于表演了,光鮮美麗的魚燈背后是陶長林一步一腳印的努力。面對陶咀魚燈非遺傳承困境,陶長林主動請纓擔任籌備顧問。他翻遍古籍整理工藝,手繪失傳燈樣;帶領青年組建非遺工坊,創新設計現代魚燈;策劃文旅融合項目,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寒來暑往,他拄著拐杖往返工坊百余次,手把手指導扎制技藝,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托起文化傳承的希望。在陶長林的帶領下,陶咀魚燈籌備組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成功地將這一傳統文化活動呈現給了村民們和外村游客。在春節期間,一盞盞精美的魚燈在新生村上空搖曳生姿,不僅照亮了村莊的夜空,也照亮了村民們的心田。
薪火永相傳 精神耀沃土
陶長林用畢生心血詮釋了愛崗敬業的深刻內涵:是寒來暑往的堅守——連續多年春節值守村部,連女兒出嫁當天仍堅持處理完土地糾紛才趕赴婚宴;是精益求精的執著——為設計魚燈非遺工坊圖紙,他戴著老花鏡手繪30余稿;更是代代相傳的擔當——他親自上陣指導年輕人工作,培養年輕人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只為讓新鮮血液不斷在新生流動,讓“長林工作法”在新時代煥發活力。如今,“長林精神”已成為新生村的精神坐標,激勵著年輕干部不斷地學習,帶動著村民發揮群體智慧,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這盞永不熄滅的敬業明燈,將繼續照亮新生村的美好未來。
陶長林老人的事跡在新生村乃至整個襄安鎮都傳為佳話。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即使退休了,也能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精神將激勵著更多的村民和后來者,共同為新生村的繁榮和進步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