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昌留:耄耋雙肩承大愛 無聲世界寫擔當
人物簡介:卞昌留,男,1953年3月出生,無為市襄安鎮吉祥村村民。四十年如一日照顧聾啞兒子,十五年傾盡心血培育聽障孫女,二十年不離不棄守護智障堂弟,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托起三代人的希望。
事跡簡介:在命運接踵而至的考驗面前,卞昌留以山一般的脊梁扛起家庭重擔。他變賣家產為孫女植入“希望耳蝸”,跨越城鄉完成康復治療;寒夜馱弟求醫,在病房譜寫手足情深;以古稀之身同時扮演父親、祖父、護理員多重角色,用布滿裂痕的日記本記錄下三代特殊家庭向光而行的溫暖征程。
正文:
在襄安鎮吉祥村的晨昏交替中,72歲的卞昌留如同永不停擺的時鐘,用布滿老年斑的雙手校準著三代人的生命軌跡。四十年光陰流轉,這位普通農民將“家”字刻進骨血,在無聲世界里書寫著震撼人心的親情史詩。
雙肩擔起三代情 無聲世界傳大愛
當命運將聽障的烙印接連刻在兒孫身上,卞昌留把淚水咽成前行的動力。兒子卞恩榮幼時確診重度聽力障礙,他自制識字卡片,用三年時間教會孩子200個生活常用字,但由于當時的醫療條件和家庭情況,沒有機會得到好的治療,以至于卞恩榮一生都無法聽到聲音,也不會說話,這也成了老兩口一生的傷痛;孫女卞曉韻出生再遭厄運,因為兒子的情況,卞昌留不忍心孫女也經歷同樣的人生,他抵押祖宅籌集手術費,在人工耳蝸植入同意書上按下血紅指印。康復訓練期間,這位初中未畢業的老農硬是學會唇語教學,用數十萬字訓練筆記鋪就孫女的語言重生路。
寒夜病房守親情 血脈相連見真章
除了直系血親,卞昌留的生命里還住著另一個“孩子”——智障堂弟卞昌保。2022年寒冬深夜,堂弟新冠高燒陷入昏迷,他赤腳踩著結冰路面,用板車推行五公里送醫。住院期間,他獨創“數字護理法”:每日3次測溫、5次翻身、7勺流食,硬是將堂弟從死亡線拉回。護士站的監控記錄下令人感動的畫面:深夜兩點,老人佝僂著腰,就著走廊燈光為堂弟按摩浮腫雙腿,月光將他與病床的影子融成守護的圖騰。
家風化雨潤無聲 陋室常飄翰墨香
在這個特殊家庭里,卞昌留與妻子演繹著最樸素的愛情哲學。常掛嘴邊的那句 “人生在世,苦難難免,但要對得起良心”,不僅是他的處世準則,更在家中化作潤物細雨,滋養著他人心靈。當他在外奔波求醫時,老伴用布滿針眼的手指繡出全家四季衣裳;當他陪護堂弟住院時,妻子獨創“家庭菜園療法”,教會孫女辨識三十余種蔬菜。孩子們成長于這樣的環境,也耳濡目染般傳承下善良與擔當,待人友善、做事負責,在平凡日子里延續著這份溫暖。
如今走進卞家小院,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晨光中,祖孫三代圍坐石桌,老人握著孫女的手在沙盤寫字,堂弟在旁認真擺弄識字卡片,炊煙里飄來老伴喚吃飯的鄉音。這幀被苦難淬煉出的溫馨圖景,正無聲訴說著一個道理:最深沉的大愛,往往生長在命運最貧瘠的土壤里。卞昌留用佝僂的脊梁架起人間最暖的歸途,讓“家”的定義在皖江之畔綻放出動人光芒。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