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吉:二十載山區堅守,用行動詮釋醫者擔當
人物簡介:伍吉,男,1981年11月28日出生,中共黨員,籍貫安徽無為嚴橋鎮人 。
事跡簡介:伍吉2002年起扎根昆山衛生院,從醫到管理崗初心如磐。日常接診中在夏季農藥中毒搶救一線,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疫情中,足跡遍及社區、村落、學校,做好犧牲準備;2019年抗洪首個報名,堅守大堤至險情解除。2007年轉崗城鄉醫保,兼任支部委員、辦公室主任,因無私奉獻獲患者認可,曾獲2017年昆山鎮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昆山鎮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
正文:
扎根基層廿余載,多崗履職顯擔當
二十余年里,伍吉對人民醫療事業忠誠不渝,以強烈敬業與奉獻精神,錨定“以院為家,患者至上”理念,嚴守醫院制度,化身標桿以身作則。工作中,他將“敬業奉獻”融入行動,服從安排、勇挑重擔,甘當“無名螺絲釘”,同時緊盯專業成長,以知識迭代提升業務能力,在急難險重前挺膺擔當,樹起黨員先鋒旗幟。
2002年起,昆山衛生院的聽診器聲與病房燈火,見證他守護群眾健康的日常。秉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他把患者冷暖放在首位,面對焦躁患者,用耐心傾聽撫平情緒,以細致解釋傳遞安心。基層患者病情繁雜,一次傍晚7點,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被送醫,全身污垢、嘔吐物刺鼻,他瞬間進入“戰斗狀態”,給予洗胃、建靜脈通道,全程守護防窒息,經及時救治患者脫險,他卻通宵監護,待患者穩定才稍作休息,用堅守詮釋“醫路有我”。
對患者,他更似親人。曾有老年患者需長期放置導尿管,考慮其行動不便、路途遠,他主動“上門服務”,定期更換尿管時陪嘮家常,教簡單護理知識,留下“有問題隨時找我”的承諾。這般全心全意,讓他收獲患者由衷信賴,成為山區群眾心中“健康守護者”。
2007年轉崗后,他在醫保、辦公、黨建“多線作戰”。醫保工作里,“辦完你們的事再下班”是他常掛嘴邊的承諾,憑專業熱忱,讓醫保政策落地生根,筑牢醫患信任橋梁;辦公室事務中,他化身“精密齒輪”,統籌協調、保障運轉,讓醫院“高效引擎”持續轟鳴;黨建領域,他創新活動載體,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紅色動能”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二十余載風雨,繁雜任務與突發狀況面前,他用責任、作風與奉獻,為醫院發展壘砌堅實基石,未來也將以初心為磐,續寫醫者使命答卷。
危難時刻勇逆行,抗疫抗洪守平安
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疫情,兩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伍吉皆以“逆行者”姿態沖鋒。昆山地形復雜、農戶分散,他扛著“守護健康”的責任,日行萬步開展晨檢午檢,記錄數據細致入微。為給偏遠農戶測體溫,他徒步穿越山路,雨天摔得滿身泥污,仍第一時間抵達,用執著讓轄區“零感染事故”。疫情平息后,他又牽掛曾感染農戶,定期下鄉復檢,被親切喚作“好醫生” 。
抗疫關鍵階段,他開啟“連軸轉”模式,監測點值守“無縫銜接”,剛結束一處工作,便奔赴下一站。牽頭組建突擊隊,落實聯防聯控,對醫院出入口、發熱門診“全域守護”,全天候監測體溫,讓病毒“無機可乘”。預檢分診、哨點值守、村居與高速路口,處處有他忙碌身影。作為采樣檢測“把關人”,他從時間排期、流程優化到人員管控,事無巨細緊盯,保障節假日“采樣不斷檔、診療不打烊”。2021年上半年,他日均為800余居民核酸采樣,頂烈日、冒風雨入戶服務,以“鐵腳板”筑牢山區健康防線。
2019年,長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澇災害,大堤險情不斷。伍醫生第一個報名參加。他與其他抗洪人員一起,搬運沙袋、加固堤壩,在大堤上連續奮戰了10余天。他還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為抗洪人員提供醫療保障,處理傷病員200多人次,確保了抗洪搶險工作的順利進行。
榮譽加身初心在,砥礪前行續華章
因工作突出,伍吉屢獲榮譽:2017年昆山鎮授予優秀黨員、2020年昆山鎮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2021年昆山鎮授予優秀共產黨員、2024年無為市委衛健工委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2025年無為市委衛健工委授予優秀黨員稱號。面對榮譽,他視之為“責任接力棒”,以更高標準自我要求,工作中“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用行動詮釋“優秀黨員”內涵。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20余年從醫路,讓他深知醫者“責任重、使命榮”。他篤信“勤學長、苦鉆研,淡名利、接地氣”,方能配得上“白衣天使”稱謂。如魯迅所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以擔當奉獻為筆,以黨員榜樣為墨,書寫“醫路為民”篇章,感染激勵身邊人,讓“初心火種”在山區熠熠生輝,持續照亮守護健康的前行之路 。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