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關工委建立長效助學機制
蕪湖市政協副主席、無為市委書記吳瑞新(左四)引導省市關工委領導參觀新四軍七師紀念館。(資料圖片)
在2022年9月中旬召開的全省關工委教助結合工作座談會上,無為市關工委主任邢獻寶分享了該市“五教”“五助”并重,構建以“關心下一代愛心助學協會”為平臺的長效助學機制的做法和經驗,受到省關工委領導和與會同志一致贊賞。
建立長效助學機制,募集善款是第一位的。無為市關心下一代愛心助學協會在兩年半的時間里能夠募集到1178萬元善款,主要憑借“四個依靠”。一是依靠市委、市政府挺力。2015年初,無為市關工委圍繞“教助并重、教助結合”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了《無為市關心下一代募集愛心助學資金辦法》,設定了三年募集1000萬元的目標,逐項分解到20個鎮和各市直單位。上述創意得到無為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明確表態,市財政將根據愛心助學資金當年產生的利息予以同比例配套。2016年1月1日,“無為市關心下一代愛心助學協會”成立,宣告了該市助學長效機制正式建立。二是依靠各級黨組織給力。蜀山鎮時任黨委書記、現任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趙昌春利用赴上海招商之機,邀請鎮關工委主任一同前往,召集在滬的蜀山籍老總們認捐,一個晚上就募善款60多萬元。牛埠鎮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兼關工委主任)利用春節假期,登門拜訪返鄉的在外創業人士,以情募捐,取得明顯成效。三是依靠愛心人士、住外機構和組織出力。無為合肥商會的幾位會長、副會長分別給各自家鄉的鎮關工委捐款5萬元。嚴橋鎮在滬創業人員黨支部募集50萬元送回家鄉,支持愛心助學。很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個人捐款額從5000元到30萬元不等。四是依靠廣大“五老”盡力。十里墩鎮關工委執行主任王顯才專程赴京募捐,爭取到他的侄兒、建筑商王榮清捐款20萬元。昆山鎮關工委時任執行主任汪忠,動員他在無錫創業的外甥帶頭捐款5萬元,以此推進全鎮率先完成50萬元的募集目標。襄安鎮關工委原主任張呂杰,冒著高溫酷暑拜訪寧波園林設計院工作的李女士(襄安籍),李女士深為張老的精神所感動,當即捐款5萬元。
無為市關工委每年用于助學的資金總計達160.3萬元。為切實管理好、發放好這筆數目不菲的資金,協會做到了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用制度管錢。制定了《無為市關心下一代愛心助學協會資助貧困學生辦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并落地落實。二是堅持按條件定人。市關工委在全面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確定發放對象條件,由基層黨組織層層審查把關,從根本上杜絕了“親情助學”和“關系助學”。三是堅持照標準發放。公開資助對象、公開資助標準(從研究生每人4000元到小學生每人600元不等)、公開發放流程。助學資金下撥到鎮財政所,采取集中發放、送錢上門、打入戶卡等不同形式發到受助學生手中。
幾年來,協會共發放助學金832.09萬元,累計資助困難學生7837人次。受助青少年學生群體的精神面貌發生了三個可喜變化:一是心理狀況發生了變化。從愁眉不展到內心充滿陽光,臉上逐漸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二是思想情感發生了變化。由麻木冷漠到由衷感激黨和政府的關懷。三是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勤奮刻苦。一張張錄取通知書、一封封感謝信、一段段視頻感言,見證了助學工作的成就和榮光。(吳冠聞)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