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巷鎮:垃圾治理“四化”助創文明城市
今年以來,洪巷鎮黨委、政府將垃圾治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按照“市場運作,鎮村聯動”的治理模式和“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的治理機制,全力打好垃圾治理攻堅戰,鞏固提升垃圾治理水平,助推無為市爭創國家級文明城市。
軟硬件設施優化。全力強隊伍、建機制、高投入,著力優化軟硬件設施,按照服務半徑相對固定、便于運輸的原則,完善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先后投資了50余萬元,實施了垃圾桶場地硬化、垃圾中轉站建設及中心村垃圾分類亭建設,配套就位并適時更新莊垃圾桶。設置公益性保潔崗位,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基本實現了“條條村路有人掃”。有專人專班對保潔情況進行抽查打分,獎優罰劣,確保實現保潔效果。
宣傳動員立體化。堅持宣傳先行,搭建“互聯網+”媒介平臺,立體化宣傳推廣垃圾減量化、分類投放;提高廣大村民垃圾分類意識、分類準確率;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推動“門前三包”走深走實,實行“紅黑榜”制度,在全鎮營造起“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輿論氛圍。
收集處理規范化。實行鎮村環衛一體化,著力強化日常垃圾收集和清運,堅持“方便收集、利于運輸、節約高效”的原則,采取戶分類、村收集、環衛公司轉運處理的模式,確保農村垃圾不落地、收的住。結合“常態+交叉”模式,定期公示村組的村民生活垃圾處理情況,實現“日掃日運日清”的常態化治理。
管護激勵精準化。針對環衛人員普遍年老體弱的現狀,著力強化人性化管理和人文關懷,在節假日及嚴寒酷暑時節,及時組織開展慰問活動,合理調整作業時間,保障環衛人員身心健康,以真情換“真行”。同時,通過開展集中清理行動、以工代獎等形式,進一步激發環衛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工作效能。號召全體黨員干部率先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切實發揮好自身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開展評先評優活動,已評選“最美庭院”和“星級文明戶”20余戶。(徐小松)
責任編輯: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