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溝鎮:小小光伏板 致富新幫手
近年來,無為市陡溝鎮積極依托良好的光熱資源,引導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光伏產業。屋頂上、空地上遍布的光伏板,成為貧困戶的脫貧致富的“新幫手”。
戶用光伏促增收。貴山村貧困戶魏名志在家時,有意無意都要往電表上瞄一眼,此電表并非顯示他家用電多少,而是記錄他家利用太陽能發了多少度電。“這一排排光伏板既可以隔熱,還可以發電,平均每天可發10度電,全額接入國家電網后,按0.98元1度的價格計算,每年可以凈賺3000元以上。”魏名志興奮地說。他是貧困戶,其配偶魏春香患有尿毒癥,常年都需要透析,本人年齡偏大只能從事一些收入較低的活,全家主要靠低保生活。現在每年3000多元的光伏收入緩解了他的難處。
“光伏扶貧是個新東西,它可以將太陽能這種天賜的資源變為收益,為村民的脫貧增收出力。特別是對于那些無勞力、無技術、無資金的貧困戶而言,它是一條很好的脫貧路子”貴山村書記說。安裝好太陽能電池板和電表后,剩下的事情,就是魏名志管護好設備,等著“坐地生財”了。
村級光伏拓新崗。貴山村通過整合資源,積極爭取幫扶資金,利用閑置場地,投資建成了3座村級光伏電站。“現在每年光伏發電就有近14萬元的受益,作為村級集體收入,這錢一部分用于村上的公益事業,一部分用于全村貧困戶的分紅,一部分通過聘請貧困戶清理光伏發電站棚頂的臟污、灰塵以及光伏發電站周邊的柴草來維護光伏發電站的正常運轉。光伏發電站附近的2個貧困戶因為維護光伏發電站每人每年有近4000元的穩定收入。”貴山村書記魏峰說。特別是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情的特殊影響,將光伏扶貧收益的80%用于公益崗位,托底安置受疫情災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新增公益性崗位63個。
漁光互補興產業。在光伏扶貧項目推進過程中,我鎮探索光伏農業新模式,即上面建光伏,下面搞養殖的漁光互補模式,創新“光伏農場”,實現清潔環保能源與農業發展的有機結合。“漁光互補,是上發電、下養魚的新型發電模式,不占用土地資源,通過建設水上基臺將光伏組件漂浮在水面,水體可以對光伏組件起到冷卻作用,從而獲得更高的發電量。建成后不僅優化了產業結構,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太陽能電池板還可以減少水面蒸發量,抑制藻類繁殖,保護水資源,發揮1+1>2的效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整合資金,大力扶持漁光互補產業”陡溝鎮鎮長郭海洲說道。(通訊員:吳京)
責任編輯: 張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