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皇武社區開展“共慶華誕 情滿社區”文藝演出暨“能人巧匠”鄰里集市活動
燈籠高掛,紅旗飄揚。為喜迎國慶節到來,9月27日,無城鎮皇武社區開展“共慶華誕 情滿社區”文藝演出暨“能人巧匠”鄰里集市活動,為居民帶來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戲曲文藝演出、鄰里集市、非遺及傳統手工體驗等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營造出歡樂喜慶、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
精品演出好戲連臺
皇武社區所有文藝節目的編排、演出均來自社區的居民、下沉黨員、志愿服務隊,內容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文藝演出在小朋友們大合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中正式拉開序幕,此次活動節目豐富多彩,各類文藝節目輪番上陣,從傳統的黃梅戲到傳統樂器演奏,再到深情的《十八里相送到長亭》的廬劇表演,每一個節目都充滿了對節日的熱愛與祝福。觀眾席上掌聲雷動,整個社區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之中。
此外,無城鎮皇武社區舉行了愛心剪刀志愿服務隊、悅銀齡志愿服務隊、能人巧匠志愿服務隊授旗儀式。
鄰里集市暖心便民
最是小事見真情,最是細處見人心。此次便民服務區由社區能人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組建的,設置了口腔義診、愛心縫補、義剪、穴位按摩等數十個攤位,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利服務,吸引了300余名大人小孩的參與。通過活動,使陌生的鄰居熟悉起來、疏遠的鄰居親近起來,為居民之間搭建起溝通交流的平臺,達到“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目標,用社區“小變化”點亮居民“大幸福”。
特色民俗 盡顯魅力
無為板鴨、送灶粑粑、捏面人……活動現場,一位位傳承人向居民們介紹轄區的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居民們從這個攤位轉到那個攤位,一邊品嘗、把玩著非遺產品,一邊不斷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制作人交流著,有的居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著親手制作送灶粑粑。
“社區開展的特色民俗活動,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走進生活,融入生活。非常受我們的喜愛。”參加活動的侯阿姨笑著說道。
用服務溫度提升居民幸福指數。以無城鎮皇武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以群眾為主體,把話筒交給群眾,把舞臺讓給群眾,主動去發現和培養“群眾歌唱家、群眾能人巧匠、群眾非遺傳承人”,把“群眾唱主角”的理念貫穿于文明實踐全過程。以高質量的文明實踐活動吸引群眾“慕名而來”、用心用情地服務讓群眾“來了又來”;真正讓文明實踐“活”起來、“熱”起來,實現文明實踐與群眾需求的“雙向奔赴”。(趙晴)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