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簡報(第十三期)
無為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簡報
2021年09月06日第9期 (總第十三期)無為市創城辦
【創建要聞】
蕪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使用培訓會在無為市召開
無為市舉辦首屆志愿服務項目創意大賽
【經驗交流】
無城鎮皇武社區:實施“五針五線”工作法 推動社區志愿服務精準化
【文明實踐在無為】
無為市:志愿服務進鄉村 “七彩”假期暖童心
道德講堂進鄉村 傳遞好人正能量
【他山之石】
青島推進新時代結婚禮堂建設
【創建要聞】
蕪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使用培訓會在無為市召開
為高質量高水平全面推進蕪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建設使用工作,推動志愿服務規范化、科學化、常態化,8月20日上午,蕪湖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使用培訓會在無為市召開,各鎮宣傳委員、相關業務人員以及社會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等40余人參加了培訓會。
培訓會通過現場平臺操作演示、操作視頻講解等多種方式,圍繞“個人志愿者的注冊、志愿服務組織注冊、志愿活動發起”等內容,介紹了蕪湖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操作系統的使用方法,特別是針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如何操作使用,以及如何發布項目、開展活動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
據了解,蕪湖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人員隊伍、平臺載體、項目活動,實現群眾需求與志愿服務的雙向精準對接。同時,通過該平臺發布志愿活動信息,廣泛吸納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長,進一步加強志愿服務隊伍管理,實現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制度化。
無為市舉辦首屆志愿服務項目創意大賽
為推動無為市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提高志愿服務項目的質量和水平,引導廣大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在推進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城市創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等工作中更有作為,9月2日,由無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的首屆志愿服務項目創意大賽圓滿落幕。
自3月大賽發布項目征集以來,全市各鎮、各單位以及社會組織積極響應,共有63個志愿服務項目參與申報,涵蓋環境保護、法律服務、理論宣講、便民服務、扶貧幫困、衛生健康、文化文藝等多個領域。經項目初評、專家評審,共有17個項目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決賽現場,各志愿服務項目講解員通過PPT展演和口頭陳述的形式,分別從項目背景、項目設計、運營管理、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評委從項目的精準性、合理性、創新性、實施成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本次大賽最終決出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優秀獎8名。
此次志愿服務項目創意大賽,旨在通過層層發動、組織引導、資源配置、項目培育等方式,激發廣大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培育打造一批貼民心,接地氣的具有無為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不斷推進無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做深、做實。
【經驗交流】
無城鎮皇武社區:實施“五針五線”工作法 推動社區志愿服務精準化
無為市皇武社區“鼓樓新風”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于2017年6月,由黨政機關干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組成,現有注冊志愿者460人。成立以來,服務隊著力提升服務群眾質量,針對轄區居民差異化需求,實施“五針五線”工作法,用足“繡花功夫”推動志愿服務精準化,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打造了“愛心剪刀”“愛心螺絲刀”等特色志愿服務品牌,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300余場次,受益群眾28000余人次。
針對孤寡、空巢老人人群,建立志愿者關愛線。結合轄區內200戶孤寡、空巢老人家庭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制定幫扶措施,時刻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心理健康。自2017年以來,服務隊面向孤寡、空巢老人人群開展心理輔導、義診、捐贈、打掃衛生、購買日用品等志愿服務,受益老人500余人次。
針對低保戶、殘疾人人群,建立志愿者關懷線。關心弱勢群體和重點人群,組織志愿者上門入戶,開展“困難家庭惠民政策全覆蓋、低保戶醫療保險全覆蓋、零就業家庭就業扶持全覆蓋”等活動,及時幫助141戶困難居民享受低保政策、408名困難居民及82名殘疾人享受優待政策,及時幫助34名大病人員申請醫療救助近數十萬元,使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便民服務。
針對流動人口人群,建立志愿者關注線。組織志愿者做好各項政策宣傳解讀,落實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先后開展了流動人口衛生計生關懷關愛、健康宣傳、政策咨詢和義診等服務120余場,營造共居一地、共創繁榮的和諧氛圍。
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建立志愿者關照線。服務隊積極為社區青年、退役軍人、下崗職工等搭建平臺,開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三送服務活動60余場次,培訓人員1600余人次;舉辦培訓班4期,幫助22個居民成功就業。
針對社區普通居民,建立志愿者關心線。設計普惠性志愿服務項目,統一調配資源,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應急救援、法律服務、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務活動,服務社區居民3000余人次,為構建和諧宜居社區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更多熱心的年輕人如汩汩泉水涌入志愿服務隊中,“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已經融入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鼓樓新風”志愿者服務隊面向居民大力普及志愿服務知識,宣傳社區志愿者典型事跡,引導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日益壯大的鼓樓新風志愿服務隊,在皇武社區已經成為一面旗幟,讓社區鄰里更有熱度,更有溫度。
【文明實踐在無為】
為響應中央文明辦、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開展2021年“圓夢工程”助力鄉村學校少年宮“七彩假期”志愿服務項目的號召,進一步豐富農村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無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團市委,根據農村留守兒童實際需要,扎實開展“開展“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志愿服務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入未成年人心田。
本次“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來自聊城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
青春力量詮釋志愿精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襄安鎮松院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活動室里傳出陣陣童聲誦讀。7月下旬,松院村“七彩假期·情暖童心”暑期助學支教志愿服務活動在襄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的支持下正式開班,活動時期為期一周,山東聊城大學的10名老師和學生不遠千里來到襄安鎮義務為近80余名留守兒童開展志愿服務,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志愿者曹鳳鈺介紹,此次志愿支教活動,大家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和結合兒童成長特點,將給孩子們帶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有文化課輔導、紅色革命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法制科普宣講、防溺水安全教育、興趣拓展等多彩課堂。
青春熱血激昂愛國旋律
7月末,福渡鎮“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志愿服務活動在尤孔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式開展。七彩假期第一課,志愿者們圍繞“黨史教育”這個主題,講述黨史小故事。在他們稚嫩的心靈中種下一顆愛國種子,并引導孩子們傳承紅色精神,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在為期兩周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志愿者們根據孩子們的年齡階段,選擇適合他們的語文、數學、英語等教學課程,對他們的暑假作業進行輔導,同時開展黨史、科普、地理、防溺水等智育課程和音樂、美術、跆拳道等美育課程,幫助孩子們增長知識,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識,陶冶情操。遇到天氣炎熱,孩子們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時候,則策劃開展涉及生活習慣,安全意識,動手能力,合作參與等方面的趣味游戲。
據悉,8月中旬,東南大學潤苗志愿服務隊將赴劉渡鎮開展為期10天的志愿服務活動。
接下來,無為市將進一步動員引導廣大志愿服務組織以志愿服務的形式,依托鄉村學校少年宮、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活動陣地,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素質拓展、自護教育、思想引領、心理輔導等內容,面向農村留守兒童開展快樂學習、科技創新、藝術素養、文化傳承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為他們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助力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道德講堂進鄉村 傳遞好人正能量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講道德,做好人,樹新風”的濃厚氛圍,7月底,由無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蕪湖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無為市分中心、無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承辦的第四期無為市道德講堂總堂暨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基層巡講活動,在無城鎮馬廠行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舉辦。
本次道德講堂圍繞“唱歌曲、學模范、談感悟、展風采、習禮儀、送吉祥”6個環節依次展開,內容多樣,內涵豐富。活動首先在《三德歌》歌聲中拉開帷幕。青年宣講員范暉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無為公路分中心志愿服務隊在疫情防控期間堅守“疫”線的先進事跡;“中國好人”楊麗麗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了她用堅強的毅力同多災多難的生活作抗爭的感人故事;宣講員張竹娟用質樸的語言講述了優秀“公路人”李超愛崗敬業、忠誠履職,堅守護路二十多年的感人事跡。
通過宣講三位好人事跡,將核心價值觀變成身邊真實的故事,讓村民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在談感悟環節,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和感悟,紛紛表示要向好人學習,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學好人、長好心、做好事。
在展風采環節,廬劇《秦雪梅觀畫》、黃梅戲《大別山》選段《真想叫一聲難出口》深受村民的喜歡,將活動推向高潮。隨后的習禮儀環節,圍繞黨史知識開展有獎提問,引導村民普及黨史黨建知識,重溫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通過“我唱,我聽,我講,我議,我答”的方式,吸引村民積極參與,進一步激發群眾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
此次活動,是今年以來無為市道德講堂總堂首次走進鄉村,既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通過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傳播了好人正能量,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素養,使美德善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群眾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他山之石】
青島推進新時代結婚禮堂建設
山東省青島市文明辦以建設新時代結婚禮堂為抓手,持續培育“新事新辦、婚事簡辦”的婚慶新風,引導市民群眾共樹節儉文明風尚。
一、做好陣地整合。堅持盤活激活、統籌融合,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實現陣地廣覆蓋。按照“文明節儉、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原則,依托各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現有場所,建設簡約時尚、形式多樣的結婚禮堂,滿足新人不同需求。目前,已建成結婚禮堂118處。充分利用婚姻登記處、文化大院、企業公益場所、網紅打卡地等資源,延伸拓展新時代結婚禮堂建設。比如,市南區在奧帆中心建設“藍海之戀”主題的海派風格結婚禮堂;市北區在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建設“喜氣洋洋”主題的新中式風格結婚禮堂;即墨區在即墨古城、膠州市在大沽河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建設具有中華傳統特色的結婚禮堂,不斷滿足群眾個性化定制需求。
二、不斷優化流程。新時代結婚禮堂面向所有群眾開放,接受線上線下預約,尊重群眾意愿,組織個體或集體婚禮。根據新人預約情況,確定時間及服務項目,提供可定制、人性化的婚禮服務。目前正逐步形成名人主持、領導證婚、道德模范寄語、新人宣誓和互贈禮物、書法傳家訓、志愿者演出等新時代婚禮模式,將時尚與傳統結合,不斷增強新式婚禮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同時,結合重大紀念活動開展“愛國愛家”主題婚禮,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樹家國情懷。
三、統籌各方力量。堅持政府引導和志愿引領相結合,通過發揮廣大志愿者專業特長優勢精準服務群眾,比如,小學生志愿者哼唱《茉莉花》《婚禮進行曲》,老年樂團志愿者演奏傳統民樂《喜洋洋》《步步高》,文藝志愿者現場表演京劇、變臉等傳統節目,演唱《陽光家風代代傳》等曲目,著力提升婚禮觀賞性、互動性和儀式感。民政局在婚姻登記窗口通過制作心形婚禮宣傳卡片、刊播婚禮微視頻等形式,廣泛動員新人報名參加新時代婚禮。機關工委、團委、婦聯等部門積極發動機關干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帶頭踐行時代新風,參與新時代婚禮活動。融媒體中心主持人志愿者積極參與婚禮主持、直播宣傳等,增強新時代婚禮的影響力、傳播力。同時,在征得新人同意前提下,通過電視、手機端直播,展示宣傳新時代結婚禮堂和倡樹婚慶新風活動。
四、注重項目運作。探索打造政府、企業、協會、志愿者參與的社會化、項目化運作模式,推動新時代結婚禮堂常態長效使用。充分發揮宣傳平臺優勢,采取在婚禮過程中植入企業宣傳等方式,吸引企業贊助,節約財政資金。同時,與餐飲協會合作,從減少浪費角度吸引餐飲企業積極參與,拉長婚禮服務鏈。凡參與新時代婚禮的新人給予宴會費用減免優惠,倡導節儉婚宴,并由酒店免費提供新人及親朋往返結婚禮堂的車輛。這種方式越來越受到新人歡迎,成為新時代青年舉辦婚禮的新去處、新選擇。
責任編輯: 趙倩